全省记录分布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共1052种
南方日报网络版·2025-05-22 16:12
生态系统保护成效 -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野生高等植物3892种,脊椎动物649种,是广东最大的生物物种基因库[2] - 全省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361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包括国际重要湿地6处和国家湿地公园27处[3] - 森林覆盖率53.39%位居全国前列,近95%红树林纳入生态保护红线[3] - 正在创建南岭国家公园,以14个自然保护地为基础构建保护地体系[2] 物种多样性数据 - 全省记录陆生脊椎野生动物1052种,野生高等植物6658种[1][7] - 2022-2024年发表新物种333种,平均每三天发现一个新物种[1] - 鸟类总数达584种,2025年越冬水鸟约12.9万只同比增长超15%[6] - 深圳新增鸟类记录12种,包括蓝喉蜂虎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 珍稀物种保护措施 - 布设穿山甲监测红外相机690台,在11个地市获得2万多份活动影像[7] - 发现海南重楼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实现猪血木等极小种群植物野外回归[7] - 建立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核心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7] - 广东拥有全国7个中华白海豚保护区中的6个[6] 政策法规建设 - 出台《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等系列法规建立特色保护制度体系[3] - 制定《广东省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方案(2023-2035年)》等政策性文件[3] - 加强修订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保护重点野生动植物[7] 重点项目规划 - 推进"两园两中心"建设(南岭国家公园候选区、华南国家植物园等)[8] - 南岭和丹霞山列入国家公园候选区,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进展顺利[3] - 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完善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体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