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动真碰硬”——国新办介绍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最新进展
新华社·2025-05-22 22:10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进展 - 专项行动自3月在全国全面推开,司法部统筹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同题共答[1] - 行政罚款数额总体呈下降趋势,乱检查得到有效遏制[1] - 截至5月21日,共汇集问题线索6232条,督促办理5246条,整治问题涉案金额3.35亿元,为企业挽回损失9881.35万元[3] 专项行动聚焦的突出问题 - 纠治四类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乱收费/罚款/检查/查封、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执法标准不一致加重负担、滥用职权等违反执法规范行为[2] - 重点领域包括食品药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与企业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3] 优化涉企收费与执法监管措施 - 市场监管总局严查政府部门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超标准收费等行为,强化交通物流和水电气暖行业收费监管[3] - 加快涉企收费监测平台建设,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强化制度刚性[3] - 应急管理部推行7项"轻微首违不罚"措施,对严重违法行为实施"一案双罚"(处罚企业和负责人)[4] 执法方式创新与法治保障 - 多地探索柔性执法,出台免罚清单或绿色通道,平衡执法力度与服务温度[6] - 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禁止滥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和趋利性异地执法,为规范执法提供法律支撑[6] - 司法部强调对食品药品等领域坚持"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6] 下一步行动方向 - 加大对问题查纠整改监督力度,对典型案件重点督办或提级办理[7] - 对纠治不力地区采取约谈、通报、曝光等措施推动落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