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东首份综合性生物多样性报告发布
南方日报网络版·2025-05-23 15:57

广东省生物多样性现状 - 广东省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包括森林、湿地、海洋、农田及城镇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达53 03%,湿地超190万公顷,海域面积41 93万平方公里 [2] - 全省记录高等植物8186种、陆生脊椎动物1052种、昆虫及其近缘类群超12000种、水生生物超3000种及微生物716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76种、野生动物321种 [2] - 初步构建省域生态质量地面监测网络,布设542个生态质量监测样地,建设7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实现全省生态系统类型和县(区)全覆盖 [2] 保护体系与成效 - 全省设立1361个自然保护地和11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覆盖陆海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重要生态监管区域 [3] - 建有迁地保护机构超35个,保育植物超1 5万种、动物超20万只,实现36种濒危植物野外回归,中华穿山甲、鳄蜥等濒危物种种群实现历史性恢复 [3] - 穿山甲人工繁育全球首次突破子二代存活 [3] 典型区域生物多样性动态 - 广州海珠湿地2015—2024年维管植物从625种增至835种,鸟类增长至89种,兽类增加4种,鸟类增加15种 [4] - 深圳杨梅坑植物群落在台风干扰后物种数量仍波动上升,2019年群落结构复杂性显著提高 [4] - 肇庆鼎湖山高等植物增至1948种,新发现野生动物近400种,蝴蝶记录从205种增至284种 [4] 新物种发现与未来计划 - 2022—2024年广东发表新物种333种,其中植物53种、动物174种、微生物106种,2024年新种包括海珠微瓢虫、东方红鸡油菌等 [5] - 未来将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为纲领,力争2030年形成统一有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