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碱”重生 吉林探寻盐碱地变粮仓的“密码”
央视新闻·2025-05-26 09:43
盐碱地改良技术 - 吉林省通过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探索出盐碱地改良新路径,目前全省670多万亩盐碱地已整治开发200多万亩 [1][2] - 白城市镇赉县试点种植茭白后,盐碱地块表层土壤pH值从9.32降至9.0,下降0.32,显示其在盐碱地改良方面的潜力 [2] - 茭白生物量大,生长过程中吸收盐分能力强,分泌的有机物料和有机酸可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和环境 [4] - 茭白根系发达(株高1米根系长2米),能破除土壤板结,秸秆还田增加有机质,促进盐碱地改良 [6] 无土育苗技术 - 镇赉县采用基质育苗替代传统育苗土,基质由秸秆、稻壳、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发酵制成,富含腐殖质和微生物菌群 [7][9] - 新型基质育出的秧苗盘根量增加20%,缓苗周期缩短3天,分蘖期提前5天 [11] - 每立方基质减少黑土开采2吨,镇赉县30万亩推广面积预计减少黑土开采10万吨 [11] 盐碱地水稻种植 - 镇赉县6万亩盐碱地试验田应用绿色生物柠檬酸改良剂和降碱剂,改良当年亩产突破500公斤 [13] - 土地整理阶段施撒改良剂,插秧前用无人机抛撒降碱剂和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并降低pH值 [13] - 吉林省实施100余个盐碱地治理项目,新增耕地80余万亩,可实现粮食年增产近10亿斤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