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影响 - 美国对中国部分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但部分企业通过与客户协商由客户承担关税成本,实际对销售数量、价格及利润影响有限 [2] - 墨西哥工厂生产的产品适用美加墨协定零关税政策,有效规避了关税冲击 [2] - 零部件行业相比整车企业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韧性,主要得益于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2][3]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竞争优势 - 产品单价较低,加征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在总成产品中占比极小,客户对成本敏感度低 [4] - 技术工艺优势、质量稳定性、快速响应机制及成本优势形成长期竞争壁垒 [4][5] - 供应链替代门槛高,头部整车企业对合作伙伴的认证标准严苛,涉及技术、质量、交付等多维度考核 [4] 海外建厂的战略布局 - 北美客户要求企业在墨西哥建厂以提升供应链韧性,规避中美贸易摩擦风险 [5] - 美墨关税摩擦缓解后,奥特佳、立中集团等企业墨西哥工厂生产的合条件产品获得关税豁免 [5] - 东南亚因年轻人口、低生产成本成为热门建厂地,墨西哥因地理位置和人才储备成为北美首选,东欧因欧盟政策及人力成本优势受青睐 [11] 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海挑战 - 动力电池企业海外项目(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进展普遍落后预期,主要受供应链不完善和人才短缺影响 [8][9] - 北美缺乏完整的磷酸铁锂电池供应链体系,材料供应网络建设滞后,专业人才不足导致本土化适配成本高 [9] - 技术"过于领先"反而成为落地障碍,本土化适配和人员培训拉长项目周期 [7][8] 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的出海逻辑差异 - 零部件企业遵循"客户在哪我去哪,成本洼地即战场"的朴素逻辑,侧重跟随整车企业布局和选址优化 [10] - 整车企业出海注重市场规模、品牌突破和文化联结,而零部件企业更关注供应链协同和成本效率 [10][11] - 两类主体形成战略互补:整车企业在发达国家市场突破为零部件企业创造高端配套机遇,零部件企业在新兴市场布局为主机厂产能扩张铺路 [11] 行业出口数据表现 - 2025年3月中国汽车零配件出口金额83.76亿美元,同比增长12.6%;1-3月累计出口231.25亿美元,同比增长4.5% [7] -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成为重要生产和供应基地 [7]
汽车零部件是怎么打「出海逆风局」的?
和讯网·2025-05-27 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