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源覆盖 - 山东各市实现中西医三级甲等医院全覆盖,78家县医院全部达到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相当于三级医院能力)[1][4] - 2024年山东省县域内住院率达到84.4%,基本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的目标[1][4] - 建成866个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全部牵头组建专科联盟并延伸到所有县(市、区)[4] 药品耗材集采与价格调整 - 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分别落地824种、40类,价格显著下降[2] - 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降价幅度达到75%[2] - 济南市历下区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60%[2] - 2024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2300余项,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2]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 2022年以来济南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4850项次,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项目2004项次,降低检查检验项目2199项次,新增新技术项目167项[3] - 青岛2019年以来市、县级公立医院财政投入年均增长15%,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5.1个百分点,药品耗材费用占比下降6.8个百分点[3]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 规范改造1万多个村卫生室,建成2420个名医工作站,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63.3%[4] - 每年组织1万多名医护骨干下沉乡镇驻点帮扶,累计选派2200多名两年期"业务院长"常驻乡镇[4] - 全面推进心电诊断、影像诊断、AI智能辅助诊断"三张网"建设[4] 医联体与远程医疗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与8家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与79家医院建立松散型医联体,牵头成立57个跨区域专科联盟[5] - 2024年帮助开展新技术75项,搭建覆盖2600余家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协作网[5] 医疗服务优化 - 831家医疗机构接入省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平台,检查检验互认项目达到429项,累计互认870万次[7] - 73家三级综合医院开展预住院和预约诊疗服务,128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建立转诊会诊中心[7] - 省立医院和济南市中区人民医院2024年下转病人2632人次[7] - 家庭医生签约超6720万人,百万名"三高"患者享受一体化诊疗服务[7]
山东省卫健委主任:基本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的目标
新京报·2025-05-27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