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圆桌对话:中国—拉美文明互鉴的“和合”之道
环球网·2025-05-28 07:04

中拉文明互鉴与合作 - 中拉文化交流进入多渠道、多层次交往快车道,已建立约180对友好城市关系,互派留学生频度和数量持续提升[2] - 中拉文明互鉴基于尊重、平等、不带附加条件的合作模式,不针对第三方利益,成为全球南方国家间对话典范[3] - 中国与17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推动民心相通[2] 经济与贸易合作 - 中拉贸易额从2000年占比2%跃升至2021年4500亿美元,预计2035年达7000亿美元[10] - 中国成为拉美多国最大贸易伙伴,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基础设施、能源和农业领域重大投资[9][10] - 秘鲁钱凯港启用将改变拉美与亚洲贸易路线,中国对拉美基础设施投资显著提升区域互联互通[10] 科技与项目合作 - 中国与智利合作建设"TOM"天文观测项目,推动时域天文事件研究[6] - 中巴联合研制地球资源卫星,巴西将中医纳入公共医疗体系[7] - 中国为拉美科学家提供太空研究机会,技术合作涵盖科学创新领域[9] 文化与社会交流 - 中拉举办玛雅文明展、印加文明特展等文化活动,拉美文学在中国形成热潮[7] -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周等活动促进人文交流,委内瑞拉与中国升级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13] - 体育交流如古巴拳击教练在华教学,体现民间互动深化[7] 发展理念与价值观 - 中拉均强调包容性增长和民生改善,发展理念天然契合[8] - 合作模式以减贫、和平发展、共同繁荣为导向,区别于传统附加政治条件的援助[5] - 双方通过文明互鉴探索共同价值,拓宽现代化道路选择[3][12] 未来合作方向 - 中拉需共建命运共同体,深化经济文化联系以应对第三方干扰[10] -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清洁能源项目成为合作新领域[13] - 合作模式展示多极化世界中尊重差异、共同发展的可能性[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