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扩展与市场升级 - 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正式加入全国碳市场,新增100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完成账户开立,标志着中国碳市场进入多行业协同减排2.0时代 [1] - 三大行业年排放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总量的20%以上,纳入后全国碳市场管控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从40%跃升至60%以上 [3] - 管控种类从单一的二氧化碳拓展到四氟化碳、六氟化二碳等工业过程温室气体,管控更精准 [3] 碳市场发展数据 - 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2021年)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成交额76.61亿元,截至2024年底累计成交量达6.3亿吨,成交额430.33亿元 [2] - 三大行业纳入后,覆盖二氧化碳排放当量新增约30亿吨,加上电力行业覆盖的50多亿吨,中国强制性碳市场总规模达80多亿吨 [4] - 湖北碳市场累计成交量4.15亿吨,成交额102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2.9%和41.5%,交易规模稳居试点市场首位 [5] 湖北碳市场建设 - 湖北提出打造全国碳市场中心,发布实施方案聚焦5项重点任务和21条举措,目标到2027年初见成效,2030年建成碳交易核心枢纽和碳金融中心 [6] - 湖北碳市场覆盖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涉及市场主体2万余个,市场履约率连续10年保持100% [5] - 中碳登开发"统一开户"功能,一次注册可完成全国碳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4个账户开立,提升企业便捷性 [4] 配额分配与行业规划 - 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2024年配额量等于实际排放量,2025-2026年整体盈亏平衡,2027年后逐步收紧配额推动碳排放强度下降 [3] - 生态环境部采用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的思路分配配额,计划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行业配额总量 [3]
千余家扩围企业加入全国碳市场 约40家鄂企“晋级”加速绿色转型
长江商报·2025-05-28 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