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核心内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旨在从产品设计端降低动力电池自燃事故发生率 [1] - 新国标首次覆盖7项单体试验和17项电池包或系统试验,与2020版国标相比安全要求更严格 [1] - 热扩散要求从着火爆炸前五分钟提供报警信号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 [1] - 针对车辆底部托底和长期快充场景新增安全测试项目 [1] 新增测试项目 - 新增三大严苛试验:热扩散防护检测、车辆底部剐蹭测试、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 [2][3] - 热扩散试验可通过针刺(5毫米钢针每秒1毫米速度刺向电芯)、内部加热或外部加热进行 [2] - 底部撞击测试使用30毫米钢制撞击头以150焦耳能量撞击电池包前中后三处风险点 [3] - 快充循环测试针对15分钟内快充电池单体,快充工况循环300次后要求外部短路时不起火不爆炸 [3] 测试数据表现 - 针刺试验中被刺电芯温度最高升至300℃,内部温度达1000℃,相邻电池温度同步上升但系统整体需满足不起火不爆炸 [3] - 行业调研显示超80%新能源车企已具备热扩散测试后不起火不爆炸的技术储备 [9] 企业技术应对 - 车企开展超越新国标的测试,如增加底部撞击力度或延长热扩散监控时间 [6] - 采用"疏堵结合"管理技术:局部热失控时疏导热量,底部撞击区域采用"三明治"结构强化防护 [6] - 电池包分割为多个"安全舱",通过防火隔热层和速冷技术隔离热失控电芯 [6] - 选用高安全正极、阻燃电解液、高耐热隔膜提升电芯稳定性,结合云端大数据实时诊断电池健康状态 [7] 行业现状评估 - 现行国标已保障车辆基本安全,多数企业提前完成技术储备,消费者可放心选购符合现有国标车型 [8] - 新老国标均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市面行驶车辆均已满足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 [9]
动力电池自燃将成历史?新国标:明年电池必须“刀枪不入”
央视新闻·2025-05-28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