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力量丨“家门口”唠嗑队把党的温暖唠进农牧民心窝里
新华网·2025-05-28 08:27
民族团结与文化融合 - 乌逊嘎查由蒙汉群众共同生活 蒙古族长调与汉族民歌一同传唱 那达慕大会与春节庙会是村民共同的文化盛宴 [1] - 唠嗑队通过"故事传声筒"互动模式 让汉族和蒙古族儿童互相翻译故事 促进800多位农牧民参与双语学习 [1] - 蒙古族绣娘在刺绣车间交流中提升普通话水平 刺绣车间成为文化交流互鉴的舞台 [2] 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 - "家门口"唠嗑队由15名党员、乡贤、退休教师组成 记录84户农牧民需求 包括双语绘本、养殖补贴、职业技能培训等 [1] - 文明团结超市推行积分兑换制度 积分通过理论学习、维护环境卫生、化解邻里纠纷等行为获取 营造文明团结氛围 [2][3] - 积分兑换案例包括牧民陆春杰用30积分换洗衣粉 庞秀珍用"邻里互助"积分换学习用品 蒲作民因帮助邻居获200积分 [2] 产业振兴与技能培训 - 蒙古族刺绣产业从2017年7名绣娘试点发展为65名成熟绣娘队伍 采用"刺绣订单+技能培训"模式 [2] - 绣娘年均增收2000元至8000元 刺绣车间兼具技艺传承与技能培训功能 [2] - 唠嗑队动员妇女参与刺绣 强调"绣朵萨日朗花能赚钱" 推动妇女成为技能型人才 [2] 政策宣讲与乡村振兴 - 唠嗑队将党的二十大理论转化为"双语教育的甜头""草场轮牧的好处"等家常话 宣讲覆盖田间地头与炕桌边 [3] - 积分制度由唠嗑队宣讲推广 强调"营造文明团结氛围比积分更重要" [3] - 唠嗑队目标是将党的温暖传递至农牧民心窝 为乡村振兴聚集正能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