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揪出“内鬼”基因 根治“水稻流感”
环球网资讯·2025-05-28 11:42

基因编辑技术在水稻抗病领域的应用 - 科研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使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下降44%,且未使用化学农药 [1] - 采用"基因编辑+诱导免疫+物理屏障"组合技术,为水稻提供绿色防控方案 [1] - 中国工程院院士评价该研究开辟了作物抗病改良与生物农药结合的新范式 [1] 纹枯病对水稻产业的影响 - 纹枯病导致我国每年水稻减产超百万吨,是影响高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1] - 该病害具有传播范围广、感染性强特征,被称为"水稻重度流感" [2] - 传统防治手段效率低,目前主要依赖化学农药,年防治规模远超其他病害 [2] 基因筛选技术突破 - 团队筛查上万个基因,发现OsERF7和PPS-b两个关键感病基因 [3][4][5] - 敲除OsERF7基因使改良水稻病斑面积缩小32%,病情指数降低21.4% [5] - 筛选标准需确保基因编辑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 [4] 纳米疫苗技术创新 - 研发MSN-SA纳米疫苗可穿透植物表皮蜡质层,激活免疫信号通路 [6] - 纳米颗粒分解后形成生物硅物理屏障,降低病原菌侵染效率 [6] - 纳米技术推动农药向高效、智能、环保方向发展 [6] 协同防控效果验证 - 基因编辑与纳米疫苗组合使防控效果提升44% [7] - 大田试验显示病情控制在4.07级,达到化学药剂68.5%的效果 [7] - 该方案减少70%化学农药使用量,产量损失控制达常规农药89.7%效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