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产业基础 - 西南医科大学在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四大慢性病"领域拥有数十年研究积累 [2]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新型核素治疗量全国第一,核医学SCI论文影响力连续两年全球第三、中国第一 [4][7] - 全市拥有44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含10家三甲医院),医疗卫生条件居全省第二、川渝第三,可为云贵川渝6000万人提供服务 [4][10][11] 产业研发突破 - 陈跃团队研发的1类核素新药获临床试验批准,前期以3850万元完成技术转化 [7] - 山东步长制药在泸州投资30亿元建设生物制药基地,9个在研产品中6个为1类新药,其中一款有望年内上市 [8] - 北化股份硝化棉产销规模全球第一,四川首台金属3D打印工业母机2023年在泸州下线 [4] 政策与资金支持 - 泸州推出"三十定律"政策:允许企业10年无产出,配套10家三甲医院应用场景,设立1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 [4][5] - 全国首只核医疗产业专项子基金规模达10亿元,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获10亿元投资建设 [13][14] - 2024年成立全国首个地市级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局,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2条等专项政策 [15] 技术创新与转化 - 维思达医疗器械根据临床反馈将接骨螺钉升级为空心设计,通过骨水泥注入提升固定稳定性 [11][12] - 北京大艾机器人选择泸州作为西南布局核心,看重其跨省医疗消费市场(医院停车场超50%省外牌照) [11] - 发布25个医疗健康产业应用场景机会清单,涵盖康复机器人、中药饮片等领域 [12] 产业发展目标 - 泸州计划到2035年实现医药健康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8][9] - 通过"政银企"平台为步长生物融资4亿元,派驻科技特派员解决科研与市场脱节问题 [8][15]
打造医药健康千亿产业 泸州:另一种“三十定律”
四川日报·2025-05-28 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