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院: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直播打赏类案件增加,案均超8万元
新京报·2025-05-28 16:06
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现状 - 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1 96亿 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 3% [1] - 利用网络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手段多样 涉未成年人网络权益民事纠纷数量逐年增长 [1] - 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风险识别能力不足 易受不法分子蛊惑 [1] 典型网络侵害案件特征 - 近三年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涉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和直播打赏案件近700件 单案最高标的额310万元 平均标的额8万余元 [2] - 案件呈现消费主体低龄化 消费金额大额化趋势 例如单晚游戏充值4万元 单场直播打赏8万元 [2] - 侵害手段包括虚构交友/童星选拔诱骗线下侵害 诱拍隐私内容 游戏代练诈骗等 [1] 司法保护措施 - 法院对网络平台未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名誉权的行为 判令其与侵权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2] - 在游戏大额充值案件中综合考量网络平台和监护人过错程度 合理判定责任 [2] - 北京法院向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 指导令等300余份 强化监护职责 [3] 多方协作机制 - 法院与教委协作 以学校为主阵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602名干警在626所中小学担任法治副校长 [3] - 通过模拟法庭 网络普法活动完善网络欺凌预防机制 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网络行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