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陈热:新芽在当代长出来(人物)
人民日报·2025-05-29 06:31
行业分析 - 台州乱弹作为珍稀剧种面临传承困境,缺乏系统性训练模式,演员多来自婺剧科班导致表演风格混杂 [3] - 行业呈现复苏迹象,台州乱弹从地方走向全国舞台,登上国家大剧院、亚运会、央视春晚等高端平台 [4][5] - 年轻观众群体崛起,90后和00后成为台州乱弹的主要粉丝群体 [5] 公司表现 - 台州乱弹剧团通过复排7台大戏在事故后27天重返舞台,展现强大凝聚力与艺术韧性 [3] - 公司创新表演形式,主演剧目《戚继光》成为浙江首个登陆国家大剧院的地方小剧种作品 [4] - 主演鲍陈热获得梅花奖,成为评奖改革后首位获奖的民营剧团演员,提升剧团行业地位 [2] 艺术创新 - 采用"文戏武做,武戏文唱"特色表演手法,对演员唱念做打要求极高 [3] - 注重角色生活化塑造,通过实地采风、史料研读等方式使传统戏"沾泥土香" [4] - 提出"老戏是根,新芽从当代土壤生长"的发展理念,平衡传统与创新 [5] 人才培养 - 主演通过千遍重复训练、"一帧一帧"观察表情等极端方式打磨技艺 [3] - 艺校教育体系为行业输送人才,鲍陈热毕业于著名婺剧表演艺术家创办的兰香艺校 [2] - 缺乏系统教学体系,主要依赖老艺人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存在局限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