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古今辉映,文明圣地迎新生——五千年良渚文化拥抱“数字未来”
杭州日报·2025-05-29 10:52

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 AR技术让良渚古城遗址以虚拟形式重现,游客通过扫码即可看到五千年前的建筑风貌和祭祀场景 [2] - 良渚博物院使用AR眼镜技术,使玉琮和玉璧等文物以虚拟影像形式"活"起来,增强游客体验 [4]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VR大空间正在建设中,预计7月开放,将进一步升级数字化体验 [4] - 良渚博物院已完成200多件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工作,为文物赋予"数字生命" [4] 数字化遗址保护系统 - "良渚遗址5000+"数智应用连接600多个摄像头、5个无人机场及各类感应设备,实现162平方公里保护区的实时监测 [6] - 系统累计巡查量超38.7万人次,整合46万余条研究数据,成为遗址保护的重要工具 [8] - 红外摄像头设立虚拟周界,感应光缆监测土层震动,有效防止盗挖行为 [6] - 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与地面传感器组成"天—空—地"立体网络,自动识别植被入侵、土壤湿度异常等风险 [7]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 良渚新城打造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已吸引320家企业入驻,包括1家上市企业和4家准独角兽企业 [9] - 数字文化社区拥有超万件知识产权,吸纳近4000名数字贸易产业从业人员 [9] - 水母智能科技开发的"触手AI"漫画工具已吸引全球300万创作者,累计创作作品超2亿件 [9] - 良渚文化大走廊串联多种文化资源,成为杭州城市新中心的精神高地 [10] 文物保护技术创新 - 全国首个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专业实验室在良渚建立,与多所高校合作攻克技术难题 [5] - 老虎岭遗址采用封闭式"保护壳"配合监测设备,成功解决渗水问题,保持五千年前的草裹泥工艺痕迹 [5][6] - 数字化模型在暴雨前精准指导排水系统加固,避免遗址遭受水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