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
人民日报·2025-05-30 06:21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创新 -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需保护有形村落、民居和特色建筑风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推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 - 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和精神的载体,需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系统保护、研究和传承,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2] - 通过科技手段全景展示壮族天琴艺术、传唱刘三姐歌谣、录制蒙古族呼麦艺术等,破解文化密码,焕发新活力[2] 创造性转化路径 - 少数民族文化需找到传统与现代契合点,将艺术、工艺、音乐、舞蹈等元素转化为具有时代感的文化产品[3] - 数字化技术使侗族大歌融入现代音乐创作,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片头曲的创新运用[3] - 民族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创造性对话可激活文化生命力[3] 创新性发展目标 - 创新需科技赋能,如高清数字采集技术让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走出洞窟并在"云端"展示[4] - 创新需产业支撑,通过"非遗+旅游""非遗+商业""非遗+场馆"等模式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4] - 创新需开放视野,如少数民族非遗宣传片登上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屏,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