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问二号,向小行星进发!
人民日报·2025-05-30 06:21

天问二号任务概述 - 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计划最远到达距离地球约1.5亿至5亿公里处 [1] - 任务包含13个飞行阶段,技术难度大,工程风险高 [4] - 探测器采用边飞边探边决策的实施策略,提高了智能化自主化程度 [6] 任务目标 - 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 [2] - 工程目标是突破弱引力天体表面取样、高精度相对自主导航与控制等关键技术 [2] - 科学目标是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轨道参数、自转参数等物理参数,开展形貌、物质组分等研究 [2] 探测器配置 - 探测器配置了中视场彩色相机、多光谱相机等11台科学设备 [3] - 设计了触碰、悬停、附着3种采样模式以应对小行星特性的不确定性 [6] 任务难点 - 需在弱引力条件下完成采样,小行星2016HO3平均直径约41米,几乎处于零重力环境 [10] - 任务距离跨度大,小行星2016HO3距离地球约1800万至4600万公里,主带彗星311P距离地球约1.5亿至5亿公里 [11] - 探测目标天体特性存在不确定性,对小行星2016HO3的自转速度、表面状态等具体情况仍不明确 [11] 运载火箭 -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首次执行地球逃逸轨道发射,此前已完成108次发射 [7] - 火箭入轨速度需达到每秒11.2千米,速度偏差不能超过1米 [7] 科学意义 - 小行星2016HO3可能保留太阳系诞生之初的原始信息,对研究太阳系早期物质组成具有极高科研价值 [9] - 主带彗星311P具有传统彗星物质构成特征和小行星轨道特征,探测可促进对小天体物质组成和演化机制的理解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