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史上最长任务开启 谁来接力“天问”?
央视新闻·2025-05-30 06:43
天问二号任务概述 - 天问二号是我国首次开展行星际取样返回任务,设计周期10年左右,是我国航天史上周期最长的深空探测任务[1][4] - 任务采用"双目标探测"模式,先探测小行星2016HO3并取样返回,再飞向主带彗星311P进行探测,两段任务总耗时近10年[5] - 任务共搭载11台科学载荷,旨在为小天体认知起源和演化带来突破性发现[4] 技术突破 - 采用自主探测导航技术,实施"边飞边探边决策"策略,智能化程度显著提升[10] - 创新使用离子电推进与化学推进综合动力系统,更适合长期深空航行[12] - 相比嫦娥六号2个月、天问一号2年的任务周期,天问二号10年周期对技术系统提出更高要求[12] 任务挑战 - 双目标探测面临"一近一远、一冷一热"的极端环境考验[5] - 小行星2016HO3直径仅100米左右,成分和来源存在较大不确定性[8] - 主带彗星311P可能包含太阳系早期原始成分,具有重要研究价值[8] - 十年任务周期需要持续调整飞行状态,维护难度远超地球卫星[14] 人才储备 - 航天团队呈现年轻化趋势,嫦娥/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团队35岁[15] - 教育部新增航天装备领域专业,培养飞行器加工制造和维修维护人才[15] - 商业航天企业在自主导航、电推进等技术领域成为国家航天的有效补充[16] - 十年任务周期为青年人才提供成长为技术骨干的机会[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