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战略与行业定位 - 公司作为国内保险业头部机构,高度重视气候风险应对,从战略层面推动气候风险应对体系建设,创新巨灾保险产品,完善风险减量管理体系 [3] - 公司积极践行绿色金融战略,自2020年起成立绿色保险专门研究部门,建立董事会至执行团队的一体化运行机制,联合高校及国际再保公司探索战略合作 [2] - 公司提出保险业在气候风险应对中具有"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强调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 [1] 绿色保险业务发展 - 2024年公司绿色保险保费收入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16.5%,占整体业务比例30.4%,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二 [2] - 公司在绿色保险领域实现多个"首创":制定行业分类标准、开发34款重点领域产品(业内最多)、创建"全面风险保障+碳中和"会展模式、构建"实物+财务+碳排放"低碳运行体系 [2] - 公司首创"大型活动绿色办会模式",成为进博会、服贸会等国家平台的标配服务 [2] 气候保险创新实践 - 公司在上海探索"巨灾保险+气象预警"模式,联合气象局绘制黄浦区气候灾害风险地图,近五年持续提供气象监测预警 [3] - 在河北首创县域巨灾指数保险"安惠保",运用专业模型和气象数据提供精细化保障;在宁波开发面向中小微企业、公路等多样化巨灾产品 [3] - 自主研发"风险雷达"智能风控平台,为60万企业客户提供定向气象预警,组建2000人风险工程师团队,台风相关减损成效累计超5亿元 [4] 国际合作与科技赋能 - 公司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再保公司、高校等建立合作,共享气候风险研究成果,率先引入中长期气候情景研究优化巨灾评估模型 [4][5] - 通过"一带一路"智慧云平台融合"卫星+安防"技术,监测海外项目运营并预警灾害风险 [7] - 累计为3.6万笔中欧班列订单提供5300亿元风险保障,2023年起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提供234亿元一揽子保障 [6] 服务国家战略布局 - 公司累计为"一带一路"提供境外财产类风险保障超3万亿元,人身类保障超30万人次,承保重大项目1300个覆盖160个国家,中资企业业务占比66% [6] - 未来将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陆海新通道等推出跨区域创新产品,构建跨境风险保障网络,强化海外项目科技监测能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