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如何协同转化?政企学共议创新联合体
中国新闻网·2025-06-01 16:24
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 - 美国硅谷科技型企业创业成功率仅2%-3%,但高质量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可能远超剩余97%-98%的投入[1] - 科研成果转化需聚焦产业痛点,科学家研究方向应与国家/地区产业需求紧密对接[1] - 西湖大学采用"首席科学家"机制,教授专注技术攻关,产业界团队负责公司运营[2] 创新联合体构建 - 浙民投提出"投先驱不投先列"策略,优先支持开拓性技术团队,产业化过程需10年以上耐心资本[2] - 投资人需在创业不同阶段扮演教练、陪练、啦啦队角色,提供市场指导与生态培育[2] - 学界、业界、资方需协同:科学家负责基础研究,企业家攻关规模化生产,投资人提供持久资本支持[3] 智能硬件产业化案例 - 杭州灵伴科技Rokid Glasses订单超产能,预计三年内年产量从数十万台跃升至千万级规模[3] - 产业化需同步解决技术"最长板"难题与生产"最短板"瓶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