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我们的名字叫“长江”——三个沿江村庄的变迁故事
新华社·2025-06-03 12:58

长江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 - 青海省长江源村实施生态移民政策,128户407名牧民从海拔4500米的唐古拉山搬迁至格尔木市郊,建立长江源村,实现生态管护员全覆盖,每家配备一名管护员,守护501万亩禁牧草场 [5][8][10] - 湖南省长江村转型发展生态旅游,集中流转2000多亩土地种植油菜花,举办油菜花节吸引日均上万人次游客,带动村民年均增收3000元,从传统捕鱼、放牧转向"美丽经济" [12][14][16] - 江苏省长江村关停年利润5000万元的长江化工厂,转型食品产业生产燕麦片,并在浙江舟山投资超百亿元建设长宏国际产业园,形成产值超百亿元的涉船全产业循环链,利用拆船废钢炼钢减少1.6吨二氧化碳排放/吨 [17][18][20][22][23] 产业转型升级 - 长江村构建"废船拆解-废铁冶炼-钢材轧制-船舶修造-远洋运输"循环产业链,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绿色转型 [22] - 长宏国际产业园占地5000亩,拥有5公里海岸线,涵盖拆船、修船、造船业务,成为产值超百亿元的大型产业基地 [20][22] - 村庄主动牵头组织长江沿岸上百个村庄签署"长江大保护与乡村振兴"共识,推动流域协同发展 [25][26] 生态经济效益 - 长江源村通过退牧还草政策使草场生态恢复,野生动物数量增加,村民获得稳定生态管护收入 [8][10] - 长江村油菜花旅游使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收益,计划拓展四季旅游业态 [16] - 长江村在产业转型后实现5.1平方公里村庄产值超千亿元,同时污染物排放逐年下降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