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行AIC牌照获批动态 - 中信银行获批筹建信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注册资本100亿元,成为继兴业银行后第二家获AIC牌照的股份行 [1] - 兴业银行于5月7日成为首家获批AIC的股份行,招行亦于5月8日公告拟出资150亿元设立AIC,形成兴业、中信、招行"三足鼎立"格局,合计注册资本达350亿元 [1][4] - 中信银行AIC将聚焦市场化债转股及股权投资业务,服务国家战略重点领域,筹建完成后将提交开业申请 [1] AIC行业发展背景 - AIC是商业银行参与市场化债转股的核心载体,2016年国务院首次提出设立,2017年首批5家由国有大行发起设立,初期以承接本行不良资产为主 [2] - 监管持续支持商业银行设立AIC,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明确表态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设立此类公司 [2] - 股份行长期缺席AIC市场,直至2024年5月兴业银行获批才打破局面,中信银行迅速跟进标志着股份行加速扩容 [2][3] 业务方向与竞争策略 - 兴业银行AIC侧重支持科创企业、民营企业,中信银行AIC或协同集团资源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及"专精特新"领域,招行因零售优势可能强化对公资源整合 [4] - 股份行AIC注册资本与国有大行初期相当(如农银AIC初期100亿元),百亿注资既满足监管要求又预留业务拓展空间 [4] - 国有大行AIC逐步转向"债转股+投贷联动",股份行需通过差异化策略突围,如结合区域经济特色或深耕细分产业链 [5] 行业未来趋势 - AIC业务范围可能拓宽,当前受《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试行)》约束,未来或参与并购重组、私募股权投资等"投行化"服务 [5] - 股份行AIC凭借灵活机制和创新服务模式寻求定位,但需平衡政策性任务与市场化回报,盈利模式面临周期长、退出渠道有限等挑战 [4][5] - AIC发展反映商业银行从信用中介向价值中介转型的趋势,成为银行业"投行化经营"的微观缩影 [6]
AIC市场再扩容:中信银行获准筹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份行竞争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