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使命感是创作最无法“外包”的(快人快语)
人民日报·2025-06-05 05:56

AI对音乐创作行业的结构性冲击 - AI技术已实现从旋律生成、歌词创作到编曲制作的全流程自动化,且能24小时不间断产出作品,但无需署名或责任主体[1] - 流行音乐工业化生产体系中的词曲工厂、编曲人、Demo制作者等岗位正被AI快速替代[1] - AI生成内容以高频、快速响应为特征,导致平台推荐机制倾斜,手工创作的精品内容面临被淹没风险[1] 人类创作者的核心竞争力边界 - 表达意图设定权必须由人类掌握,AI仅能模仿情绪/文化/立场而无法真正理解[2] - 版本选择判断力构成创作者灵魂,需从AI生成的多个版本中筛选代表个人风格的作品[2] - 署名与责任承担不可外包,人类需对作品质量及文化影响负责[2] - 艺术家的文化使命感是AI无法复制的核心价值,包括为时代留存声音与立场的担当[2] 行业转型方向与未来创作门槛 - 创作者角色需从内容生产者进化为生成方向控制者、表达结构选择者与文化责任承担者[2] - 未来竞争维度转向判断精准度与表达真实性,而非产量规模[2] - 具备审美判断力、文化情怀与新工具使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行业新标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