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中国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发布 揭晓500强榜单
中国经济网·2025-06-05 17:23

镇域经济评价体系 - 评价体系涵盖经济实力、产业能力、消费活力、城乡合力四个维度,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1] - 经济实力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经济发展潜力[2] - 产业能力指标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各类市场主体数量、规模以上服务企业数量、创新型企业数量[2] - 消费活力指标包括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业网点密度、A级及以上景区数量[2] - 城乡合力指标包括城乡居民收入比、获国家认证农产品数量、公共服务设施数量、电商发展成熟度[2] 镇域经济发展现状 - 全国500强镇中2023年GDP超500亿元的建制镇有20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有18个[3] - 全国500强镇中规上工业企业超300家的镇达49个,规上服务业企业超100家的镇达83个,创新型企业超200家的镇达186个[3] - 中部百强镇中GDP超100亿元的镇有32个,西部百强镇中GDP超100亿元的镇有26个[3] - 中部百强镇中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亿元的镇达36个,西部百强镇中达38个[3] 镇域经济发展策略 - "三融"方略包括融城、融产、融农[3] - 融城策略要求近郊镇融入都市圈,远郊镇融入县域经济共同体[3] - 融产策略强调纵向嵌入重点产业链,横向实现产业协作[3] - 融农策略包括延伸农业全产业链和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通[3] 镇域经济现代化建议 - 通过"五个一"工程构建产业新生态,包括选准主导产业、培育链主企业、建设核心园区等[4] - 创新治理模式需理顺县镇权责,探索园镇协同治理机制[4] - 优化资源配置需盘活土地存量、共享数据资源、推动技术下沉等五类要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