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检察院:强化办案力度,支持政府部门向损害生态环境者索赔
新京报·2025-06-05 19:2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进展 - 北京市2023年检察机关办理支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227件,督促赔偿义务人承担赔偿资金470余万元 [1][3]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旨在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困局,通过磋商或诉讼要求责任方承担修复费用 [2] - 北京市2018年起实施改革方案,配套制度涵盖调查、磋商、修复执行及资金管理等全流程 [1] 生态环境修复成效 - 2018年以来累计修复地下水及地表水13.88万立方米,森林9.92万平方米,处置固体废物69.89万吨 [2] - 生态涵养区建立赔偿修复基地,采用"补植复绿""以工代偿"等替代性修复方式,实现修复过程可监督、成果可量化 [2] 跨部门协作机制 - 生态环境局与检察院建立赔偿与公益诉讼衔接机制,联合公安、法院等多部门协同办案 [2] - 水务局推行"一案双查"模式,加强司法协作落实"应赔尽赔"要求 [3] - 检察机关支持索赔主体覆盖生态环境、水务、农业农村等7大领域,案件办理实现全域覆盖 [3] 案件办理规范化 - 北京市检察院制定办案指引规范程序,2023年支持磋商案件182件,提起诉讼1件 [3] - 赔偿资金管理纳入配套制度,确保修复行为可执行且资金使用透明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