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人文相亲“立体乐章”(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2025-06-06 06:02
俄罗斯友人在绥芬河市阜宁镇南寒村与当地居民一起包粽 子。 张 超摄 绥芬河火车头广场上的蒸汽机车。 本报记者 周 輖摄 俄罗斯老年人展示她绘制的中国画"大公鸡"。 张 超摄 宋鲁向记者介绍绥芬河历史风貌。 本报记者 周 輖摄 俄罗斯游客在绥芬河市友园自拍留念。 解敏慧摄 中俄两国老年人同台演出。 王霄冉摄 中俄民众共同放飞和平鸽。 解敏慧摄 "绥芬河没有河,一条小河没脚脖,水缸常见底,啤酒管够喝,除了上山就下坡,遍地不见自行车,山 上跑火车……"一段在当地家喻户晓的顺口溜,道出绥芬河的独特。 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绥芬河市,伴随1903年中东铁路开通而建城,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行走在 这座因铁路而建、因口岸而兴的边境小城,随处可见中俄双语招牌、配色亮丽的俄式建筑、三五成群的 外国面孔、精通外语的当地商贩,描画出文明交流、人文相亲的鲜明色彩。 前奏—— 铁路串联的百年历史 "绥芬河市因铁路而生,铁路线象征着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发展。"记者在绥芬河市见到了俄罗斯"网红"阿 尔乔姆。他常年乘火车往返于俄罗斯与绥芬河,对绥芬河的历史了如指掌。 站前路38号,一栋外墙黄白相间的建筑十分醒目。这里是原中东铁路最东端绥芬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