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不能“线性”(新知)
人民日报·2025-06-06 06:02
蜀道考古阶段性成果 - 蜀道考古调查形成目前最准确的"蜀道数据",采用"以线串点"方法,记录道路遗产本体及两侧50米关联遗产信息[1] - 项目统一记录标准规范和道路分级标准,为古代道路及线性文物调查保护提供范例[1] - 跨区域、多单位联合考古模式为同类项目积累经验[1] 线性文化遗产特征 - 线性文化遗产包括运河、道路、铁路线等,具有历史跨度大、地域范围广、类型多样等特征[2] - 中国代表性线性文化遗产包括长城、京杭大运河、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2] - 分布跨越不同地理单元和行政区划,需协同联动开展调查保护[2] 保护实践案例 - 太行古陉专项调查由河北省牵头,联合北京、山西、河南文物部门共同参与[2] - 全国7500多名长城保护员负责15个省份长城资源的日常巡查[3] -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用数字技术(如135米长卷、5G沉浸体验)实现遗产全景展示[3] 保护方法论 - 需构建立体保护网络,重视群众参与破解分布广难题[2] - 保护需结合法律制度完善、政策护航及群众意识提升[3] - 数字技术、创新展陈和交互体验可增强公众对遗产的整体感知[3] 文化价值 - 线性文化遗产浓缩历史变迁,持续进行历史与现实对话[4] - 当前保护实践将在未来产生深远影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