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述 - 长时储能(LDES)是实现跨天、跨月乃至跨季节充放电循环的储能系统,技术方向包括机械能、电化学能和热能三大类 [1] - 机械能技术将能量储存为势能或动能,电化学能利用不同化学物质储存能量,热能技术将能量储存在水、熔盐等材料中 [1] - 主要技术细分包括压缩空气、液态空气、液态CO2、抽水蓄能(机械能)、金属-空气、液流电池(电化学能)、潜热、显热(热能)等 [3] 行业发展历程 - 萌芽期(20世纪中后期至90年代):1960年代启动抽水蓄能研究,建成首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 [4] - 发展初期(21世纪初至2015年):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等技术进入研究视野,2009年建成首个规模化储能电站 [4] - 商业期(2015-2020年):政策明确支持储能技术,中储国能攻克300MW级系统关键技术,全钒液流电池进入产业化初期 [5] - 规模发展期(2020年至今):技术多元化发展,2025年政策强调长时储能技术创新 [5] 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长时储能市场规模约852亿元,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和熔盐储能是三大主流技术 [10] - 2024年液流电池新增交付装机同比增长约10倍,压缩空气储能新增并网/调试/投运装机规模同比增长约70倍 [10] - 全钒液流电池系统价格降至2元/Wh以下,压缩空气储能迈入300MW单机新时代 [10] - 2024年全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4237万千瓦(同比+87.48%),累计装机7376万千瓦(同比+134.98%) [12] - 4小时及以上新型储能电站装机占比达15.4%,较2023年底提高约3个百分点 [12] 重点企业 - 宁德时代: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市占率36.5%),推出"天恒储能系统"循环寿命达15000次 [14][15] - 比亚迪:通过"刀片电池+储能系统"方案在海外户储市场领先 [14] - 阳光电源:PCS出货量全球第一,"液冷储能系统"效率突破90% [14] - 陕鼓动力:研发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压缩系统多缸整体效率达90% [15][17] - 国家能源集团:落地全国首个百兆瓦级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15]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融合与多元化:加速"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混合技术研发,氢储能等新型技术逐步商业化 [19] - 市场规模扩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21] - 政策驱动与市场机制完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电力市场改革提供更多收益渠道 [22] 产业链 - 上游:核心原材料供应如五氧化二钒、硫酸、电极等(液流电池),正负极材料等(锂离子电池) [7] - 中游: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 [7] - 下游:发电侧(新能源电站)、电网侧(电网公司)、用户侧(工商业储能) [7] 政策环境 - 2024年《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抽水蓄能电站投运规模达8000万千瓦以上 [9] - 2025年《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强调强化长时储能技术创新攻关 [9] - 2025年《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超级电容器、液流电池等技术攻关,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 [9]
研判2025!中国长时储能(LDES)行业产业链、相关政策及行业现状分析:双碳目标驱动中国长时储能行业爆发式增长,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零碳转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