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次】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新华社·2025-06-06 10:36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1] - 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但仍有许多历史之谜等待破解 [2] - 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 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原创性贡献 [3] 研究方法与技术 - 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技术分析古代遗存 拓展对文明史的认知 [2] - 需将考古探索、文献研究与自然科学技术手段结合 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 [2] - 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联合攻关 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 [2] 文化传承与创新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 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4] -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 - 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 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理论支撑 [3] 文明交流与传播 - 中华文明自古以开放包容闻名 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焕发新生命力 [4] - 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 - 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5] 文物保护与利用 -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 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明资源 [5] - 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传播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5] -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挖掘文物多重价值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