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计划 - 公司将在未来两年内全球裁员7000人,约占非制造业职位的15%(目前员工总数约11万人)[1] - 裁员是两年期重组计划的一部分,涉及品牌退出、供应链调整及组织架构精简[2] - 重组原因包括美国市场增长放缓、关税上升导致的经济压力,以及优化资源分配聚焦高增长领域[2] - 公司提及"技术变革"推动组织转型,以更好服务未覆盖的消费者群体[2] - 公司计划剥离一些品类和品牌[1] 业绩表现 - 2025财年第三季度净销售额为19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43亿元),同比下降2%,是八年来首次财年第三季度出现净销售额同比下滑[3] - 本季度净利润约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6.9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3] - 公司将2025财年有机销售额增长预期从3%-5%下调至2%[3]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为217.37亿美元,同比下降1%;净利润为39.87亿美元,同比减少12%[3] - 对比2021年以来第一季度的业绩,净销售额从1372亿元逐步增长至1554亿元[3] 业务部门表现 - 美容部门(舒肤佳、Olay、SK-II等品牌)表现最差,净销售额下滑5%,净利润较上一财年同期下降13%[4] - 大中华区有机销售额同比下降15%[5] - 公司预计新增成本将在10亿至15亿美元之间,几乎相当于2025财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的三分之一还多[5] SK-II品牌表现 - SK-II是1975年在日本创立的护肤品牌,1991年被公司收购[6] - 2012年成为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的明星品牌[6] - 2018财年年报提到SK-II连续15个季度销售额增速超过20%[6] - 2023年因"核污染"疑云开始下滑[6] - 2024年经过两轮调价和成本优化后,品牌重塑未见成效,高端市场份额持续被雅诗兰黛、资生堂蚕食[6] 中国市场策略 - 公司在中国市场2025财年第一季度下降15%,第二季度下降5%,第三季度下降2%[7] - 公司认为中国市场复苏需要时间,且将持续波动[7] - 公司专注于稳步提升增长率,并让越来越多的品类和品牌进入正增长区间[7] 品牌调整 - 公司自2015年开始品牌大瘦身,出售旗下100多个品牌[7] - 2022年宣布重返高端美妆,收购中高端美妆品牌Ouai、TULA、Farmacy和First Aid Beauty等[7] - 2023年关闭智能美容仪品牌Opte,敏感肌专用品牌First Aid Beauty撤出中国市场[8] - 2024年将沙宣品牌出售给施华蔻母公司汉高[8] - 中国本土品牌崛起(珀莱雅、薇诺娜、毛戈平等)对公司在华业绩产生影响[8] 未来计划 - 公司正对品牌组合展开审查,可能在未来数月内公布品牌剥离方案[9]
宝洁计划裁员7000人!面临关税成本压力,欲剥离部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