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东:一番较量之后,特朗普难得展现出成熟理性
观察者网·2025-06-06 19:14
中美元首通话背景与时机 - 通话发生在特朗普就职4个半月后,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从高强度施压转向寻求对话的调整节点 [2] - 前期日内瓦经贸磋商(5月初)为此次通话奠定基础,双方已摸清核心问题并探讨合作重启路径 [3] - 美方在关税高压无效后转向理性沟通,中方认为此次通话时机"水到渠成" [2][3] 美方政策特点与动机 - 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呈现"两面性":一边施压制裁(如芯片领域"卡脖子"),一边急切寻求磋商 [3][5] - 美方5月下旬起通过媒体散布"责任在中方"论调,但实际因贸易战反噬导致自身经济"窒息"而心虚 [5] - 政策缺乏连贯性源于特朗普商人思维,将"不确定性"作为交易艺术,且政府内部存在对华强硬派(如被解职的沃尔兹、黄之瀚) [7][8] 中方立场与策略 - 强调"言必行、行必果",指出美方未落实日内瓦共识且不断制造干扰 [6] - 中方已为美方极端措施做好政策准备,反制效果显著,拒绝在胁迫下妥协 [3][5] - 通稿明确提出"排除干扰",暗指美国内部意识形态极端派(如鲁比奥、赫格塞思)的不健康氛围 [13] 元首外交作用与未来动向 - 元首外交对稳定全球两大经济体关系至关重要,可避免双方及全球性问题恶化 [11] - 特朗普表现出对领导人互访的强烈意愿,认为其具有重大市场价值,但需先营造良好氛围 [14][15] - 美方近期释放缓和信号(如欢迎中国留学生),反映其转向务实合作以解决国内经济问题的需求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