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里的逆袭“密码”
中国新闻网·2025-06-07 16:57
彼时,下润村村民住在土坯房里,屋顶和窗户也只能用报纸等材料覆盖,由于房屋密封性差,每每刮沙 尘时,家中总会有一层厚厚的沙土,甚至食用的馒头也会被沙土覆盖,村民只得先将食物上的沙土清理 下来,用水清洗后再浸泡食用,喝水也得沉淀半天。 中新网兰州6月7日电 (冯志军 王春懿)一棵棵小小的梭梭树,几十年来在甘肃武威市民勤县沙漠腹地里 众木成林,不仅挡住了长年不歇的风沙,通过引入嫁接肉苁蓉技术,以及探索林下养鸡、种植茴香等经 济作物,乡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成为沙区民众的"绿色银行"。 "我们这里处在沙漠的边缘,过去环境非常糟糕,经常刮沙尘暴;很多靠近沙漠的土地种上庄稼都会被 沙子掩埋,大伙儿只能一起出动去抢救庄稼。清出来的沙子能堆成小山,但不种地又没有别的收入来 源,日子过得很艰难。"沈永胜回忆道。 从过去的"风沙受害者",到如今的"生态致富者",年逾五旬的民勤县东湖镇下润村村民沈永胜,对风沙 里的逆袭"密码"如数家珍。作为村子里的生产大户,他承包了20亩土地种植茴香,还养了三四十头绵羊 用来创收,是当地实现"治沙+致富"双赢故事的典型代表。 图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亚洲最大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迎来大批白琵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