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焦点访谈|不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共同守护人海和谐的蓝色家园
央视网·2025-06-08 21:28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进展 - 曹妃甸海草床修复工程历时6年,累计修复938公顷,成活率达60%以上[1][3][5] - 第二期工程修复600公顷,采用更高效科学的方法,两期共修复938公顷[5] - 修复后海域水质稳定在II类以上,底栖生物种类从60种增至111种,同比提升85%,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42.3%[7] 海草床生态价值与修复技术 - 海草床具有稳固海底泥沙、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功能,但脆弱难以自然恢复[3] - 修复过程中攻克了取苗、配重、种植时机等技术难题,需结合潮汐和天气条件[3][5] - 我国已将海草床修复纳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十四五"期间修复1180公顷[7] 红树林保护修复成效 - 海南陵水新村潟湖通过退塘还林政策,种植近40万株红树林,恢复至上世纪80年代面积的20%[9][11][13] - 政府实施补偿机制(每亩每年1000元,连续20年)并引导渔民转型深海养殖[13] - 修复后开发生态旅游项目,2024年旅游收入达9.56亿元,全国累计新营造红树林8800公顷[13] 国家政策与资金支持 - 中央财政支持蓝色海湾整治、海岸带保护修复等重大项目[7][11] - "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整治修复海岸线480公里、滨海湿地3.3万公顷[13] - 自然资源部将海草床、红树林修复纳入国家规划,在渤海湾、南海等区域布局实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