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强化保护服饰企业知识产权 从“拼价格”走向“拼设计”(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2025-06-09 05:58
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 海宁市推出"知源码"系统,实现一物一码绑定关联,已派发2.6万个码,620余家服装企业注册使用[1][2] - 2023年起实施"时尚产业知识产权全链保护服务"改革,建立快速维权中心,已提供80余件判定咨询,成功调解484件纠纷[2] - 2024年成立时尚产业知识产权联盟,采用风险代理方式协助企业跨区域维权[2] - 海宁皮革城将侵权条款写入商户租赁合同,对屡教不改者采取扣除保证金、停业等处罚措施[3] 原创设计发展现状 - 海宁市服饰企业70%以上拥有专职设计师,累计吸引近万名设计人员[4][5] - 单款服装研发成本约8000元,部分企业年设计费用达上百万元[4] - 2024年海宁皮革城商铺装修数量同比增加230多家,70%为老店升级并展示更多新款[3] - 企业买断第三方设计师款式的数量同比增加30%[3] 行业转型成效 - 快速维权机制使企业维权周期缩短,某公司2023年以来已成功维权十几次[2] - 90%的侵权企业在赔偿后转为设计公司的合作客户[6] - 生产企业开始尝试设计款式独家定制、专利合作入股等新模式[6] - 专利保护使爆款产品销售周期延长1-2个月,显著提升利润空间[6] 产业链升级 - 国际品牌代工基础促使海宁向全球时尚产业链上游跃升[3] - 原创设计保护推动行业从仿冒拼价转向价值创造[6] - 侵权赔偿金可转化为设计合作意向金,促进商业合作[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