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文化交流历史与现状 - 1000多年前长沙窑瓷器通过商船"黑石号"远销非洲,奠定湖湘与非洲交流基础 [1] - 现代中非经贸博览会成为两地文化交流新平台,已成功举办三届 [1] - 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即将启幕,预示文化交流进入新阶段 [1] 文化展示与互动 - 首届博览会展示湘绣、醴陵瓷器等湖南非遗,同时引入非洲木雕、手鼓等传统艺术 [3] - 第三届博览会吸引贝宁、尼日利亚等8个主宾国设立国家馆,创历届之最 [3] - 非洲民族服装、舞蹈与湖南皮影戏、湘剧等非遗形成"各美其美"的文化交融 [3] 人文交流机制建设 - 湖南与非洲国家缔结12对正式友城,签署12对意向友城 [4] - 建立14个市州与非洲国家对口联系机制,深化区域合作 [4] - 湖南高校累计培养40多个非洲国家近3000名留学生 [5] 学术与教育合作 - 湖南大学非洲研究院成立,举办中非经贸合作智库研讨会 [5] - 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设办公室,与马达加斯加教育部签署文化交流备忘录 [5] - 非洲留学生参与长沙"外国友人读长沙"主题活动,体验艾叶粑粑制作等非遗文化 [5] 文化产业合作成果 - 芒果TV《小伙小妹换游记》节目在坦桑尼亚拍摄,促进跨文明对话 [6] - 非洲广播电视研修班学员观摩《歌手2024》,学习节目制作经验 [6] - 湖南卡通形象山猫吉咪进入肯尼亚,中南传媒教材在南苏丹使用 [6] 经贸合作与文化联动 - 前三届博览会累计签约项目336个,金额达5332亿美元,履约率83% [7] - 发布《中非经贸关系报告》《中非贸易指数》等成果 [7] - 博览会累计观展25万人次,成为民心相通的重要平台 [7]
架起跨越山海的文化桥梁 | 中非共行动 逐梦现代化
长沙晚报·2025-06-09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