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斯克脑机接口新突破:渐冻症患者的“声音复活术”
经济观察网·2025-06-09 14:36

脑机接口技术突破 - Neuralink与xAI技术融合成功帮助渐冻症患者通过脑机接口重新"开口说话",标志医疗康复领域重大进展[1] - 第二代设备电极数量增至3000个,植入机器人R1实现10分钟微米级精准操作,大幅减少脑组织损伤[2] - 算法层面基于近端策略优化(PPO)的神经解码器将校准时间从45分钟缩短至5分钟,目标实现"即插即用"[2] AI语音复现技术 - 引入xAI的Grok人工智能应用,结合患者患病前音视频素材训练个性化AI语音模型,实现本声还原语音[2] - 突破传统脑机接口仅能输出文字或合成语音的局限,首次将AI大模型应用于语音重建[2] - 实时补全患者意图表达的语句,实现"意念对话"功能[2] 全球脑机接口技术发展 - 中国"北脑一号"半侵入式无线脑机系统完成国际首批人体植入,针对渐冻症患者实现中文语言解码[3] -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研究院"三合一"颅骨植入设备通过4小时微创手术植入直径1毫米柔性电极,术后24小时患者恢复腿部运动[3] - 技术路径分化:侵入式追求高精度(Neuralink),半侵入式平衡信号质量与风险(北脑一号),非侵入式在康复训练领域普及[3] AI赋能技术迭代 - 上海零唯一思脑电大模型LaBraM通过神经频谱预测器,在情绪识别等任务中性能远超传统深度学习模型[3] - 深圳中科华意无创闭环时域干涉深部电刺激系统结合多模态神经影像与AI算法,实现深部脑区无创精准调控[3] - 行业从"信号解码"向"智能交互"跃迁趋势明显[3] 医疗应用案例 - Neuralink患者通过意念操控电脑完成视频剪辑,并借助AI语音与家人交流[4] - 北京天坛医院患者通过"北脑一号"实现意念控制运动,术后首次说出"我要喝水"[4] - 技术对渐冻症、脑卒中、脊髓损伤等患者的神经功能替代具有颠覆性创新意义[4] 技术融合与未来方向 - 短期聚焦瘫痪患者的"数字自由",长期目标实现人机共生,探索脑信号与Optimus机器人直接交互[5] - 与VR/AR结合可能催生"思维操控"沉浸式体验,与智能家居联动实现意念控制家电[6] - 行业认为脑机接口不仅是医疗"修复工具",更是人类增强能力的"新器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