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网聚“合”力丨以“人工智能+”擘画网络文明新图景
环球网资讯·2025-06-09 16:25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跃居全国第五,背后是长达七年的战略定力,包括2018年专项规划、2021年列为十大新兴产业、2024年推出《安徽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2] - 合肥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创新生态链,打造"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头部企业"创新矩阵,科大讯飞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平台落户[2] - 合肥人工智能产业链集聚企业813家,规上工业产值164.89亿元,同比增长13.4%,人工智能和智能语音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3] 技术突破与创新 - 科大讯飞"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星火大模型已落地教育、医疗等场景[2] - 合肥智象未来开源的HiDream-I1大模型在24小时内登顶全球权威评测平台ArtificialAnalysis,成为首个问鼎该榜单的中国自研生成式AI模型[2] - 合肥已建成智能算力7100P,其中国产算力占比58%,"飞星二号"项目将进一步巩固国产化替代优势[3] 产业生态与场景应用 - 合肥市属国企运营的多元异构算力调度平台整合超10050P算力资源,形成"城市算力池",为中小企业提供普惠式算力支持[3] - 合肥作为全国首个成立城市级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的城市,2024年围绕人工智能领域释放34项场景机会,覆盖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低空经济等领域[4] - 合肥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对接技术需求,覆盖大模型、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先导区吸引15家上下游企业入驻[5] 招商引资与产业链建设 - 合肥采用"校友招商+基金招商"模式,2024年招引智象未来、灵伴科技等企业落地,全年签约人工智能项目226个,总投资1050亿元[5] - CCF全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等赛事让合肥成为开发者"强磁场",形成"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产业生态闭环[5] - 合肥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从AI芯片到垂类模型,一条完整产业链初现雏形[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