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订单班"培养模式 模式特点 - "订单班"由特定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院校根据企业需求订立人才培养方案,组建特定班级,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设置等 [2] - 学生毕业即就业,绝大多数"订单班"学员会直接进入特定企业工作 [2] -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首批"订单式"人才培养签约16家企业,计划培养518名人才,创人数新高 [2] 实施案例 -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佳盛机电订单班"学生何伟强从大二暑期进入企业学习,经过3个月培训后顺利入职,工资待遇高于普通新员工 [1] -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与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南京长安订单班",首届41名学生来自新能源汽车技术等3个专业,实践课程涵盖理论到实操 [3][4] - 南京长安汽车为订单班学生安排岗位导师,上课地点在总装车间,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上岗" [4] 产学研融合 - "订单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专业课程设置紧跟产业发展布局,吸引近20家知名企业合作 [3] - 校企围绕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领域共同设立攻关课题,订单班学生作为储备高技能人才 [5] - 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授课教师,使用市场一线案例教学,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匹配 [6] 现存挑战 - 存在"院校热、企业冷"现象,部分企业仅为了完成招人任务而非培养高技能人才 [6] - 企业顾虑培养责任和成本支出,部分学生中途退出影响企业积极性 [6] 发展建议 - 政府需出台引导政策支持参与合作的企业 [7] - 学校应平衡专业技能培养与基础学科教育 [7] - 企业需改变传统用工思维,积极参与培养过程 [7] - 学生应明确职业规划,强化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7]
“订单式”培养,解企业“人才之渴” ——来自南京一线技能人才的调查报告②
南京日报·2025-06-10 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