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金2025下半年展望:美股并不悲观 中国仍重结构 港股优于A股
智通财经网·2025-06-10 08:56

全球市场展望 - 三季度市场波动可能带来配置机会 主要市场已修复对等关税冲击 但较高预期和关税变数可能诱发波动 [1] - 美股并不悲观 基准情形点位6000-6200 回调支撑位在5000点附近 若因关税和美债问题回调提供再买入机会 [1] - 美债有交易性机会 先长后短 利率若冲高至4.8%则提供配置机会 降息两次对应中枢4.2% 待降息预期兑现后转向短债 [1] - 美元短期弱势震荡 四季度或小幅反弹 黄金长期对冲价值仍在 但短期需注意情绪透支 模型测算合理中枢31503250美元/盎司 [1] - 欧洲反弹最快的阶段可能逐渐过去 日本可关注内需板块 适度保留日元敞口 [2] 中国市场策略 - 中国市场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港股优于A股 整体市场或维持震荡 回调提供低吸优质资产机会 不建议过度追高 [2] - 结构性成长仍是长期方向 短期可适度降仓位或转到分红板块 以防止波动并等待机会 [2] - 过剩流动性追逐有限优质资产导致"资产荒"和结构市 投资者或涌入稳定回报资产(存款国债分红黄金) 或成长性回报资产(科技新消费创新药) [14] - 港股市场和南向资金火热 因上述两个方向恰以港股为主 长期看只要信用周期收缩问题不解决 这一结构性配置方向恐长期延续 [14] 信用周期分析 - 信用周期决定经济和资产走向 可分为财政刺激 传统需求调节和科技产业拉动三部分 [4] - 去年四季度前美中信用周期差距最大 今年一季度差距最小甚至逆转 下半年可能走向再均衡 [4] - 影响中美信用周期的关键因素有三:关税 财政和AI 关税决定财政政策动力 AI是新兴产业趋势关键 [5] - 美国信用周期可能重启 主要依靠私人部门扩张 财政小幅收缩 三季度仍是"混沌期" 波动提供买点 [9] - 中国信用周期修复暂缓 私人信用脉冲再度停滞 财政发力速度放缓 进入震荡阶段 [13] 美国市场驱动因素 - 关税"降级"腾挪时间 给货币政策留出对冲空间 补库和低油价推后通胀压力 加大四季度降息概率 [8] - 减税支撑居民消费并拉动企业投资 赤字规模接近2017年法案4倍 减税或额外提振投资2030% [9] - 测算2025财年赤字率由6.4%收缩至5.2% 2026年扩张至6% 债务负担可控 [9] - 政策衔接节奏和随意性是最大风险 关税若大幅升级会打击信心 推高滞胀风险 无法推行则减税难产 [10] 中国市场驱动因素 - 中国信用周期处于收缩阶段 核心原因是成本高于回报预期 抑制私人部门加杠杆意愿 [11] - 提高回报预期需财政大举发力或新兴增长点提振 去年底以来市场反弹的核心原因 [11] - 财政政策在去年底私人信用不再加速收缩后再度放缓 近期私人信用再度转为收缩 [11] - AI投资与应用落地有所降温 预期推高到年初高点需更多催化剂 科技巨头新增资本开支仅占GDP 0.1% [12] - 10%的对等关税税率可能是未来"最好情形" 若适用10%基线关税则几乎无影响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