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清清的太浦河又回来了”(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2025-06-11 09:03
太浦河治理背景与现状 - 太浦河全长57.6公里,连接太湖与黄浦江,流经江浙沪三地,承担下游浙江嘉兴和上海的重要供水任务 [1] - 20世纪50年代开凿,2006年竣工验收,曾是跨界水体治理难点,工业集聚导致水环境问题凸显 [2] - 2024年监测显示跨省界断面水质连续多年均值达Ⅱ类以上,浮游植物种类达71种,较10年前增加13种 [9] 协同治理机制创新 -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江浙沪建立"联合河长制",包含联合巡河、管护、监测、治理、执法五项机制 [7][8] - 三地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通共享,吴江区可实时获取上海金泽水文站和水库的监测数据 [9] - 吴江区投入超200亿元用于环保整治,包括搬迁1700家企业、取缔61个码头、拆除140万平米违建、恢复20公里岸线 [5] 综合治理措施与成效 - 立体化治理涵盖"源头、岸线、水面",安置1000余艘住家船,建设3万平米绿色堤防、10公里生态涵养林、3.5万平米湿地 [6] - 工业区转型案例:平望镇运浦湾从10余家污染企业聚集地变为文化生态走廊 [2] - 智慧化管理应用无人机巡查和"太浦河云管家"平台实现实时监控 [9] 社会经济效益 - 沿河居民直观感受水质改善,如78岁居民反映"清清的太浦河又回来了" [10] - 原住家船渔民转业为河道保洁员,参与水草打捞和垃圾清理 [6] - 工业遗迹改造为集文化展示、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