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护士” 面临发展困境 如何推动网络预约护理服务健康发展?
央广网·2025-06-12 00:53
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现状 - 2019年国家卫健委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覆盖北京、广东等6省市,后逐步扩大至全国,重点服务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出院患者等行动不便人群 [1] - 安徽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网约护士"年均服务约400人次,主要为失能老人提供伤口护理、导管维护等专业服务 [1] - 服务获得失能老人家庭广泛认可,被称为"及时雨",但面临推广难题 [1] 行业发展困境 - 费用问题:服务未纳入医保目录,每次上门护理费用数百元需全部自费,长期照护家庭难以承受 [1] - 认知度低:随机采访10位就医患者仅1人知晓该服务,宣传缺位导致需求被埋没 [1] - 职业风险:护士曾遭遇犬只袭击、家属冲突等险情,现行法规对护患责任、数据安全等关键问题无明确界定 [2] - 政策缺失:全国缺乏统一政策标准,服务范围、安全监管、责任认定等方面无明确规范 [3] - 动力不足:服务未纳入医院考核体系,医院缺乏推进动力 [3] 行业改进建议 - 建立区域化服务网络:引入第三方公司布设服务点,签约护士负责基础护理,疑难重症转诊三级医院 [3][4] - 借鉴长护险模式:参考长期护理险的资金保障和监管服务标准,制定全国统一规范 [4] - 制定服务清单:各省应制定护理服务"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并严格执行 [4] - 安全保障措施:建立患者安全信息档案,设置黑名单制度,为护士购买职业责任险和人身意外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