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火出圈,靠的是群众(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2025-06-12 06:03
赛事热度分析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作为业余联赛意外走红,核心吸引力在于"群众性"——让群众成为赛事主角[1] - 联赛取消职业限制,前中超球员与普通市民同场竞技,足球融入日常生活节奏[1] - 低价门票策略使球场成为城市会客厅,场下市民通过创意玩梗进行文化互动[2] 文旅消费刺激 - 赛事外溢效应显著刺激文旅消费,常州赛后对扬州市民推出A级景区免票政策,单日吸引超6万扬州游客[3] - 淮安推出"100元吃货球迷狂欢套餐",泰州定制"景区门票免费+早茶特惠+酒店八折"组合优惠[3] - 南京联动200家景区/商户提供消费优惠,各城市通过惠民政策转化赛事流量为经济增量[3] 城市治理协同 - 南京五台山体育场单场超1万观众,周边社区/企业协同提供共享车位缓解交通压力[4] - 常州动员志愿者体系高效服务游客,形成政府-企业-市民共建共治模式[4] - 赛事成为展示城市治理能力的窗口,推动服务质效提升[4] 文化传播效应 - 市民自发创作地域文化梗(如无锡"水蜜桃冲鸭"、连云港"花果山猴王接蟠桃")实现年轻化表达[2] - 赛事弱化竞技对立性,强化文化认同感,形成情感共同体[2][4] - 7个月赛期持续发酵城市文化IP,构建新型体育叙事模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