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最高法发布案例聚焦利用AI侵权,提出要防止技术向害发展
新京报·2025-06-12 11:58

AI技术侵权典型案例分析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两起涉及AI技术侵权的典型案例,强调AI技术发展中对人格权保护的重要性[1] - AI技术驱动新产业形态和经营模式涌现,但需防止技术无序发展和向害发展[5] 声音权益侵权案例 - 乙公司未经许可使用殷某某录音进行AI处理,开发出可生成其声音的软件产品并对外出售[2] - 丙公司购买乙公司软件后包装成自有产品提供给用户使用,导致殷某某声音被短视频平台用户滥用[2] - 法院认定甲公司、乙公司未经授权利用殷某某声音具有过错,连带赔偿25万元[3] - 丙公司因不知情且通过合理价格购买产品,被认定无主观过错无需赔偿[3] - 法院判决乙公司、丙公司向殷某某赔礼道歉[3] 肖像权侵权案例 - 某软件运营公司未经彭某某同意,在其软件中上架彭某某肖像供付费会员"换脸"使用[4] - 法院认定该公司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彭某某肖像构成侵权[4] - 最终判决该公司向彭某某赔礼道歉并赔偿3000元[4] 法律保护与行业影响 - 民法典人格权编首次以立法形式保护声音权益,参照肖像权保护规则[5] - AI技术快速发展使得声音作为人格权益保护更加必要[5] - 技术发展需平衡创新与规范,防止无序发展和侵权风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