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进化论丨恒生港股通科技VS恒生科技,除了不受QDII额度限制,还有什么不同?
金融界·2025-06-12 14:38

港股科技板块表现 - 港股科技板块经历4月回调后逐步收复失地,成为市场"人气王" [1] - AI与云计算技术突破、中概股回归政策、美联储降息预期共同推动板块估值提升 [1] 恒生科技指数与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对比 编制规则 - 恒生科技指数选取30家科技主题港股公司,非外国公司权重上限8%,外国公司4%,季度调整并设快速纳入机制 [2]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选取30家港股通科技公司,权重上限10%,半年调整且无快速纳入机制 [2] 行业分布 - 恒生科技指数包含17%汽车权重及10%旅游/家电/医药生物股,行业覆盖更广 [4]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剔除消费类行业,聚焦软件服务(23.15%)、资讯科技器材(20.46%)、半导体(13.88%)等纯科技赛道 [4][6] 权重股集中度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合计76%,高于恒生科技的71% [6] - 快手-W(11.4%)、美团-W(10.16%)、阿里巴巴-W(9.8%)为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前三大权重股 [8] QDII额度占用 - 恒生科技含非港股通标的需QDII额度,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全部为港股通标的无额度限制 [9] 历史业绩 - 近1年恒生科技上涨44%,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上涨51.4%,后者因集中度更高弹性更大 [10] - 2021-2024年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年度涨跌幅(-17.64%至36.76%)普遍优于恒生科技(-32.7%至18.69%) [13] 指数选择建议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科技属性更纯粹,适合追求高弹性投资者 [11] - 恒生科技指数覆盖消费/医药等多元领域,适合希望分散配置的投资者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