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供应链改革 - 16家主流车企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压缩至60天内,包括上汽、广汽、一汽、东风、长安、比亚迪、吉利等 [2] - 此举响应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要求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付款期限不超过货物交付后60日 [2] 产业链挤压现象与历史教训 - 家电和手机行业曾因供应链挤压陷入恶性价格战,导致行业分化,仅少数具备核心技术企业存活 [2] - 家电行业"金字塔"结构下,品牌方通过成本倒逼、资金挤压(账期拉长至90-120天)、技术控制三重路径压榨供应商 [5] - 歌尔股份代工业务净利率从2014年13.26%降至2019年3.64%,2022年智能硬件业务营收占比超60%以应对压力 [6] 龙头企业转型与赋能案例 - 美的集团"美擎"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中小供应商开放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覆盖欧洲、东南亚等地 [8] - 海尔海创汇平台孵化4家上市公司、5家独角兽及37家瞪羚企业,构建"产业+科技+资金"生态 [8] - TCL华星通过收购LGD广州产线形成"双子星"工厂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并提升盈利能力 [8] 中小企业突围路径 - 佳禾智能拟收购德国高端音频品牌拜亚动力,布局高端市场 [9] - 深圳千岸科技转型跨境电商自有品牌,直接面向海外C端消费者以摆脱代工压价 [9] - 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2024年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中1000亿元定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款 [11] 国际化布局与创新模式 - SHEIN采用小单快反模式,7-10天完成设计到销售全流程,2023年营收超300亿美元,估值660亿美元 [12] - 比亚迪匈牙利基地和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实现本土化生产,降低运输成本并应对贸易壁垒 [13] 政策与市场环境优化 - 《反垄断法》2024年办结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11件,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643件 [10] - 财政部、工信部2024年专项支持1100多家"小巨人"企业技术改造 [11]
破解“内卷”困局:以品牌价值为核心 ,构建产业链价值共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