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营乡村振兴的“方寸之力”与“全局之变”
齐鲁晚报网·2025-06-13 12:39

乡村振兴与庭院经济 - 东营市通过闲置农宅改造文旅综合体发展庭院经济,将小空间转化为乡村经济聚宝盆,实现环境美、产业兴、文化活、农民富[1] - 典型案例包括利津盐窝镇非遗工坊、广饶花官镇药食同源种植、东营区楼李村锦鲤养殖、河口区后毕村油葵经济等多元化实践[1] 协同机制与产业模式 - 构建政府+企业+农户协同机制,盐窝镇通过非遗+庭院经济模式征租50余户村民庭院发展澄泥印非遗工坊,带动人均年增收5000元[2] - 产业融合方面,河口区后毕村以油葵种植替代三堆清理,垦利区黄河口镇打造美丽庭院+民宿、美丽庭院+采摘等模式推动乡村体验经济转型[2] 文化赋能与创新实践 - 利津县冯家村通过短视频记录庭院创建故事带动25户村民形成一户一景文化景观[2] - 广饶县开设庭院共富课堂培训妇女掌握电商、面点技能,推动手工艺品市场化[2] 系统化发展路径 - 庭院经济被定位为乡村振兴系统工程,通过激活乡土内生动力实现全域联动,未来目标使庭院成为产业细胞、文化载体和生态治理单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