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 | 当甲骨文遇见人工智能
人民日报·2025-06-14 05:44
甲骨文数字化研究发展历程 - 2003年计算机系团队开始研究"电子甲骨文"并开发出甲骨文输入法 [1] - 2008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甲骨文语料库的计算机辅助考释技术研究" [1] - 2017年获批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 2018年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 [2] - 2019年推出专业化甲骨文数据平台"殷契文渊" 经过5期持续建设 [2] - 2024年甲骨文AI协同平台上线 推动研究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2] 技术突破与应用 - 建立全球甲骨数字守护技术体系 涵盖采集/整理/检索/拼接全流程 [3] - 多光源摄影设备结合表面深度增强技术 实现甲骨细节高保真还原 [3] - 开发AI摹本生成技术 算法模拟人工临摹 精确勾勒文字形态特征 [3] - 平台集成AI数字工具箱 提供多个人工智能算法必需的数据集 [2] 最新发展规划 - 2024年成立"数字甲骨共创中心" 开启欧洲甲骨数字回归计划 [4] - 举办"AI+甲骨文"邀请赛 全力推出甲骨文大语言模型 [4] - 构建"科技+文化"中国方案 打造"最懂甲骨文的AI" [4] 现存技术挑战 - AI对甲骨残片/模糊字/未释字识别仍存在困难 [4] - 专业文献存在异构化/碎片化问题 需更强技术支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