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结算去美元化 东盟、中东企业“看上”人民币
经济观察网·2025-06-14 12:44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加速 - 中东和东盟地区企业近期显著增加使用人民币计价贸易合同和结算的意愿,部分企业主动咨询人民币结算流程[2] - 企业储备货币多元化成为主要推动因素,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对美元地位下滑和贬值压力的担忧[2][7] - 中国产业链出口加快带动跨境人民币结算需求,中资企业海外建厂增加对中国原材料采购[3] 银行积极布局人民币跨境服务 - 渣打银行推动"人民币+本地货币"计价合同模式,帮助海外企业学习人民币风险对冲操作[4] - 银行加速建设人民币海外使用生态圈,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并推动监管沟通[4][5] - 部分银行出现人民币结算咨询需求激增现象,甚至考虑派驻客户经理提供实时支持[2] 人民币计价贸易的优势显现 - 人民币结算可避免美元汇率波动导致的利润侵蚀,稳定企业外销定价[6] - 直接收取人民币可消除"本地货币-美元-人民币"两次换汇的汇率风险[6][7] - 中东大型企业开始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篮子,调整"美元化"策略[7] 人民币贸易融资需求激增 - 2024年末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2024年需求进一步上升[10] - 海外企业将人民币融资作为获取人民币头寸和增加储备的重要途径[10] - 新加坡等地区人民币供应充足,但部分东盟国家存在人民币存量不足问题[10] 政策支持与市场发展 - 上海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1] - 跨境人民币信用证再贴现工具有助于形成稳定的融资利率基准[11] - 人民币投资工具创新仍需加强,固定收益类产品需求待满足[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