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与志愿填报模式 - 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实行"新高考"模式 打破文理分科 考生除语数外统考外需自选三门科目计入总成绩 [1] - 普通本科批次主要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 高校将选科要求一致的专业归类成组 考生可填报组内多个专业 选择自由度提升 [1] - 院校专业组模式下 高校仅在组内分配专业 确保录取专业与考生学科基础及兴趣匹配 [2] 不同省份的志愿填报模式差异 - 7个首次新高考省份(除青海)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 组内专业允许调剂 不服从调剂存在退档风险且无法二次投档 [2] - 山东/浙江/青海等省实行"专业(类)+院校"模式 单个专业作为独立志愿 考生需填报数十至上百个平行志愿 但可避免专业调剂 [3] - 青海考生可填报96个专业类志愿 填报策略可根据专业偏好(如电气)或学校偏好灵活组合 [3] 新高考下的录取参考依据 - 首次新高考的8个省份均采用"3+1+2"科目模式 物理/历史为首选科目 需结合再选科目组合评估往年录取数据 [5] - 建议参考目标专业组内所有专业的最低录取位次 或直接对标"专业+院校"模式下该专业历史最低位次 [5] - 需对比招生计划变化 采用"冲稳保"阶梯策略 组合填报高于/持平/低于自身位次的志愿 [6] 志愿填报前期准备工作 - 需提前研读高校招生章程 关注专业限报条件(如体检要求) 避免因不符合要求被退档 [8] - 出分前应制定宽泛预案 明确专业兴趣与能力匹配度 考虑大类招生或转专业可能性 [8] - 建议结合职业规划/学科实力/就业前景筛选目标院校 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权威招生数据 [9] - 家长需引导考生思考长期发展方向 将个人志趣与社会需求结合进行价值取舍 [10] 配套支持措施 - 考试部门升级志愿填报辅助系统 提供专业筛选功能 并组建教师团队开展一对一指导 [6] - 高校通过信息化平台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 帮助考生精准定位报考范围 [6]
大学招生办主任指导“新高考”下如何填报志愿
央视网·2025-06-14 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