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结的是甘甜果实,更是民心相通的硕果”
人民日报·2025-06-15 06:12

中国农业技术在中亚的推广与应用 - 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吉苹果示范园由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集团与宝鸡海升现代农业联合建设,采用中国矮砧密植苹果栽培技术,配套滴灌、搁架系统等设施,实现科学化管理 [1][2] - 示范园预计亩产比传统种植增产30%,用水量仅为当地大水漫灌的1/5,集成育种、种植示范、技术培训、农资贸易功能 [2] - 陕西照金咸恒农业在乌兹别克斯坦推广"青砧"苹果种苗,适应干旱环境且成活率达98%,配合无支架矮化密植技术实现更高产量和更低用工 [2] 技术输出与产业合作成果 - 中国小麦品种在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较当地最高增产60%,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在乌兹别克斯坦节水50%以上 [5] - 2019-2024年杨凌示范区向上合国家派出190余名专家,完成115个农作物品种试验,制定18项标准,10个境外示范园辐射带动超3000万亩 [5] - 乌兹别克斯坦在杨凌农高会上签下6000株陕西苹果种苗订单,创单次出口纪录 [2] 科研支撑与平台建设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苹果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培育矮化苹果种苗,结合中亚气候研发无病毒、抗性好、早挂果品种 [3][4] - 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2020年在杨凌揭牌,为首个农业领域共商共建共享平台 [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吉方合作建立标准化苹果良种脱毒苗木繁育基地,深化果木良种技术发展 [6] 技术推广模式与区域影响 - 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向中亚输送苹果种苗,形成从实验室到示范园的完整产业链 [6] - 专家团队长期驻点指导,如梁雨新在乌兹别克斯坦培训当地工人实现规模化种植管理 [6] - 技术推广促进民心相通,如巴基斯坦留学生李叶文通过园艺技术推动国际合作 [6]